首页banner

朱治平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日期:2024-01-05    

朱治平,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务委员、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技术、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揭示了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温和气化条件下的反应强化机理,提出提高冷煤气效率和碳转化率的新途径,开发了高倍率循环流化床气化工艺流程,构建了煤粉分相异步燃烧和类气体燃料燃烧新方法。主持完成了300 t/d~800 t/d系列容量的循环流化床常压气化炉、国内首台1000 t/d级和2500 t/d级循环流化床加压气化炉的开发工作;完成了国内首台10万吨/年循环流化床煤热解提油工业试验装置的设计、建设、调试和试验,开发了60万吨/年规模的技术包。主持研发的循环流化床常压煤气化技术和循环流化床热解技术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22年先后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截至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50项。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60多年来,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致力于能源、动力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不断夯实“能源科学技术”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打造能源、动力领域国际知名的一流研究所,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90余项,为我国能源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面向能源领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和动力领域自主可控、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先进动力装备、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储能、高碳能源低碳燃烧利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布局4个主攻方向,围绕氢能转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功转换、高适应性热功能新材料与器件、智能网络巡飞系统、空间系统及微重力燃烧等领域布局5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支撑国家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和动力装备跨越发展。共建设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重视与区域资源融合,与江苏连云港-上海联合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与山东青岛联合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创建廊坊研发中心、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大同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验基地、济南先进动力试验基地、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试验基地等系统集成示范基地,形成应用基础与战略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条龙的科技创新价值链。

研究所以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建设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创新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目前,研究所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与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所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是专业学术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和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热科学学报)的主办单位。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是研究所的研发单元之一,成立于1981年,面向能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固体燃料的高效低碳清洁利用、综合节能减排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工作40余年来,实验室始终致力于通过提出原创技术理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成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为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了自“七·五”以来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示范工程、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弘光专项项目,以及企业重大合作项目等达百余项。

实验室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粉煤低温热解技术等十九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等科技成果成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

实验室在廊坊、大同的试验基地建设有40余套大型冷热态试验研究平台,可支撑从基础研究到中试验证的全链条技术开发,持续推进科技成果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

煤粉预热燃烧技术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多相流动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技术

面向双碳的电站锅炉灵活调峰技术

面向双碳的高耗能工业低碳技术

 




 
 
更多>同类理事会

推荐理事会
推荐图文

电话:010-88505647    邮箱:bjnyyhj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路62号    邮编: 100142

© 2024 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     京ICP备190282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185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